17日,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由我国牵头制定的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纳米制造—产品规格—5—3部分:纳米储能—空白详细规范: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基负极材料》近期正式发布。这也是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领域首项国际标准。
据介绍,该国际标准首次构建了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基负极材料的关键控制特性体系,明确了相应的测量方法,涵盖比容量、首次库伦效率、体积膨胀率等核心特性指标,填补了该领域的国际标准空白。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对电池能量密度提出更高要求,硅基负极材料凭借其理论比容量超过传统石墨材料十倍的显著优势,已成为新一代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核心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量为216万吨,中国作为该材料最大的生产国,全球市场占有率达98.5%。其中,以硅基负极材料为代表的新型负极材料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60%,且随着电池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硅基负极材料的需求将持续提升。据预测,2025年全球硅基负极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元。该国际标准的发布实施将为纳米硅基负极材料的生产提供指引,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加速全球材料研发、电池生产、终端应用等新能源产业链各环节的高效衔接与融合发展。(记者付丽丽)
【纠错】 【责任编辑:刘佳】推荐阅读:
财联社债市早参12月4日 | 李云泽: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前11月新增专项债已发行逾3.6万亿;一个月内四家银行密集宣布不赎回二级资本债
回望债市2023丨固本培元 守正创新——问脉“大国债市”高质量发展之路
君联资本葛新宇:寻找科创投资非共识,看好汽车产业链整合投资机遇
2024年提前批地方债额度预下达 地方需在1月尽快启动发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