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22年1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7%,环比下降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0.3%,环比下降0.4%。2022年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4.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6.1%。
债市重大事件
每日要闻
1.1月30日,财政部发布2023年12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余额情况。2023年12月,全国发行新增债券1106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85亿元、专项债券921亿元。全国发行再融资债券850亿元,其中一般债券411亿元、专项债券439亿元。合计,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956亿元,其中一般债券596亿元、专项债券1360亿元。
2023年1-12月,全国发行新增债券46571亿元,其中一般债券7016亿元、专项债券39555亿元。全国发行再融资债券46803亿元,其中一般债券26458亿元、专项债券20345亿元。合计,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93374亿元,其中一般债券33474亿元、专项债券59900亿元。(信息来源:界面新闻)
央行动态
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4年1月30日人民银行开展56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此外,1月30日有465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市场净投放量980亿元。
未来4个交易日,共有189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后续仍需密切关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
一级市场(1月31日)
发行与到期预告
1月31日预计共发行债券92只,发行额1094.2亿元(不含同业存单)。
在利率债方面,政策性银行债发行3只,共220.0亿元;地方政府债发行5只,共316.3亿元。
在信用债方面,短融发行3只,共34.0亿元;中票发行28只,共264.3亿元;公司债发行17只,共121.2亿元;企业债发行2只,共6.6亿元;资产支持证券发行32只,共81.8亿元。
可转债发行1只,共10.0亿元;其他债券发行1只,共40.0亿元。
各类型债券发行只数占比情况

1月31日预计到期债券共128只,到期额697.84亿元。其中,回售债券2只,到期额25.53亿元;赎回债券1只,到期额15.0亿元;到期偿付债券125只,到期额657.31亿元。
未来3月债券偿还情况统计

特色新债介绍
【利率债】

【地方政府债】
1月31日,预计3个省市将发行地方政府债5只,发行额316.3亿元。其中,一般债券4只,发行额308.1亿元;专项债券1只,发行额8.2亿元。
分地区来看,山西发行地方政府债1只,发行额19.1亿元;四川发行地方政府债2只,发行额222.0亿元;河北发行地方政府债2只,发行额75.2亿元。
【同业存单】
同业存单方面,1月31日计划发行850.2亿元,到期511.9亿元,发行额前五分别是:24农业银行CD018、24北京银行CD022、24广州银行CD008、24广发银行CD036、24成都银行CD025。
其中,1M发行债券13只,共59.0亿;3M发行债券20只,共44.1亿;6M发行债券38只,共320.0亿;9M发行债券34只,共378.1亿;1Y发行债券15只,共49.0亿。
从评级来看,发行主体评级为AAA的发行债券61只,共727.4亿;发行主体评级为AA+的发行债券42只,共92.8亿;发行主体评级为AA的发行债券17只,共30.0亿。
【非金信用债】
1月31日预计共发行非金信用债(短融、中票、公司债、企业债、资产支持证券)82只,共507.9亿。
各类型非金信用债发行额占比情况

重要债券一览表

二级市场(1月30日)
截至1月30日,与上一个交易日相比:
国债方面,截至18:00,10年国债活跃券报2.4450%,下行4.30BP。国开债方面,10年国开债活跃券报2.6430%,下行3.95BP。
国债期货方面,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收盘报104.600,涨0.80%;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收盘报103.450,涨0.25%;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报102.920,涨0.18%;2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收盘报101.398,涨0.08%。
非金信用债方面,1月30日交易所成交量前三的债券为:21交通01、22深担02、21广金01;交易所涨幅前三的债券为:21融创01、22万科02、23开封01。


货币市场与收益率曲线(1月30日)


各期限中债国开债到期收益率走势

各期限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走势

中债5年中短期票据(AAA)收益率报2.8027%,下行1.99BP;中债5年城投债(AAA)收益率报2.8208%,下行1.12BP。



注:信用利差以国开债收益率为基准



注:信用利差以国开债收益率为基准
市场预报
1.2月1日:英国央行议息会议。
2.2月6日:澳洲联储议息会议。
可转债打新

推荐阅读:
国家电网董事长辛保安:以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为着力点 共同推动亚太能源绿色低碳转型